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果巡礼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在我省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引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回顾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就和经验,对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完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1980年以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萌芽起步”(1980―1998)、“院校建设”(1999―2005)、“内涵发展”(2006―2010)等三个阶段。

    萌芽起步期。1980年创建的江汉大学是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全国13所地方短期职业大学之一,1998年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独立设置的14所高职院校,当年高职院校招生0.47万人,全日制在校生1.0万人。

    院校建设(规模发展)期。1999年全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0所,当年招生1.65万人;2005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48所,当年招生10.4万人,在校生达到26.1万人。

    内涵发展(示范建设)期。2006年以来高职教育进入“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阶段。2010年,我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57所,当年招生18.5万人,在校生58.1万人。其中建成国家示范校4所,省级(含行业)示范校8所,进入国家骨干校建设计划5所。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进程

    2006年4月,我省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实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示范校建设经历了“启动准备”、“全面实施”、“总结验收”等3个发展阶段。

    “启动准备”阶段(2006.8―2006.11)。2006年8月省教育厅委托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召开示范校建设工作研讨会(此前称“卓越工程”),提出了示范校建设工作的若干构想,同年11月,我省启动示范校建设工程。具体进程见表一:

    表一:省示范校建设启动准备进程表

建设进程

里程碑文件(会议)

  核心议题(事件)

2005年10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

2006年4月

《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鄂政发【2006】23号)

2010年高职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50%

2006年8月

省高职院校校长联席会

研讨高水平示范校“卓越工程”建设

2006年11月

教育部、财政部教高【2006】14号;教高厅函【2006】44号

确定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启动第一批项目申报

2006年11月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召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

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的启动和动员

2006年11月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进一步明确示范校建设的内涵与重点

2006年11月

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的通知》(鄂教高【2006】34号)

正式启动省示范校建设工程,确定重点建设10所左右省级示范校

    “全面实施阶段”(2006.12―2010.6)。从2006年12月到2010年11月,我省共有17所省级及以上示范校。其中,国家示范校4所,国家骨干建设院校5所,省级示范校8所。具体进程见表二:

    表二:省示范校建设全面实施进程表

建设进程

里程碑文件(会议)

  核心议题(事件)

2006年12月5日

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首批3所省示范校建设项目

武汉职院、       湖北职院

武汉船舶职院

2007年6月7日

教育部、财政部颁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

规定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管理办法

2007年6月

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第二批省示范校建设项目(5所)

黄冈职院、恩施职院、武汉铁路职院、武汉电力职院、湖北交通职院

2007年10月13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18号)

武汉职院、武汉船舶职院成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

2008年4月

省教育厅、财政厅分2批确定第二批省示范校建设项目

襄樊职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鄂州职大、湖北城建职院、湖北三峡职院、十堰职院、

武汉交通职院

2008年5月

相关行业示范校建设项目立项(2所)

武汉软件职院、湖北水利水电职院成为行业示范校建设单位

2008年9月8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08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的通知》(教高厅函【2008】17号)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

2008年10月9-10日

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会成立

省示范校建设工作指导与协调机构开始运行

2009年10月-12月

协作会发出《关于开展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中期检查的通知》并组织检查

省示范校建设工作中期检查、建设成果汇报会

2010年11月30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

襄樊职院、黄冈职院、十堰职院、鄂州职大、武汉软件职院入围

      

    “总结验收”(2010.6―2011.6)。期间4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8所省级示范校分别通过中央与地方两级验收,同时5所省级示范校进入国家骨干校建设计划。具体见表三:

    表三:省示范校建设总结验收进程表

建设进程

里程碑文件(会议)

  核心议题(事件)

2010年7月9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年度立项建设院校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高【2010】6号)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

2011年6月20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8年度立项建设学校部分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职成[2011]10号)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验收

2010.6-2011.12

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

8所省级(含行业)示范校陆续通过验收

    三、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效

    近6年的建设与发展,我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在办学体制创新、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方式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一)坚持产学结合,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在示范性院校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各示范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了校企共融的专业建设体制与机制,建成了一批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形成了“三层合作、四方共建、多方共赢”、“三会体制、四方联动”、“以船为伴、与船同行、兴船强校”、 “校企深度融合、推进四个对接”等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实践教学占教学总学时比例超过50%,学生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

 

   (二)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职业素质培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示范校不断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在校内实训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流程安排、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注重与职业情景的有机对接,将职业文化、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由40%提高到90%,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

    (三)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专业

    通过中央、地方、行业企业、学院自筹等途径,示范校加大了对重点建设专业的投入,共建成87个省级及以上重点专业,带动261个专业建设,在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  

 

    (四)突破传统学科体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各示范校积极探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循环教学、学做合一”、‘学岗就’三态递进滚动递进,四步育人 “双元整合,学做一体”等人才培养模式。

    (五)推进单独招生改革,获得社会广泛支持

     示范性建设提高了示范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全省示范校新生录取分数超过三本线的比例接近40%,部分学校超过80%。2009年示范校试行单独招生改革,报考比例超过4:1,2011年四所国家示范校实施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单独招生改革(技能高考),招生考试工作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媒体的广泛报道与充分肯定。

     四、推动全省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一)建设高职教育联盟,服务 “两圈一带”发展

    为增强服务我省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能力,省教育厅以国家和省级示范校为核心先后组建了“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两个高职教育联盟覆盖了全省高职院校,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等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就圈域产业链发展与圈域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进行交流与合作。

    (二)对口支援与交流合作,帮助薄弱高职院校发展

    2006年以来,17所示范校在对口支援60所省内职业院校(含中职)的基础上, 2008年又组织实施了“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对口支援与交流合作计划”,4所国家示范校又对口支援武汉城市圈4所高职院校;2011年,17所示范校又启动“省示范校对口支援与交流合作计划”,17所民办和新办高职院校成为省示范校交流合作伙伴,通过教师与管理干部培训、共同开展教学科研项目申报、学生交流等活动,促进了全省高职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三)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岗,推动“双师”结构队伍建设

    2007年,省教育厅在高职院校设置“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人员由高职院校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选聘,参与实训教学与专业建设,实施聘期考核与管理。目前已经设置岗位140个,聘任100个,省级专项资金投入500万元。

    (四)实施省级教改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整体水平

    2006以来,省教育厅继续实施高职院校教改专业建设,着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2011年,共进行了4批92个教改专业建设,省级专项资金投入达到4600万元,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在省内有带头作用的示范专业。

    (五)实施省级实训基地建设

    为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打造高职教育品牌,示范校建设期间,省教育厅以专业性实训基地的方式组织实施省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已经建成100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省级实训基地,进一步改善了实训教学条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

    五、示范校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政府的全面支持是示范校建设计划有效实施的坚强保障

    示范校建设以来,省、市两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通过专题会议、到相关院校现场办公、拨付专项资金、主持建设方案论证等形式关心支持示范校建设,组织成立省示范校建设工作协作会、高职教育联盟指导示范校建设。

    (二)社会组织的参与是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的组织平台

    项目建设启动前,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专题研究我省示范校建设组织工作。

    项目建设期内,省示范校建设工作协作会组织了建设单位的遴选,建设方案的论证与修改,项目建设中期检查;先后邀请李进教授、马树超教授、陈解放教授、姜大源教授等知名专家到湖北讲学,组织专业教师到香港理工大学培训;组织专题培训研讨班,受训教学管理干部、专业教师1000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校建设。

    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两个高职教育联盟在圈域经济社会发展,圈域高职院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省示范校在两圈高职教育联盟建设中起到了骨干引领作用。

    (三)规范的项目管理是提高示范校建设成效的基础

    在政府层面成立了省市两级示范性建设领导小组,各院校建立了校级领导小组、建设工作组、专项工作组、项目监控小组,制定并实施了项目管理制度,省教育厅、省示范校建设工作协作会组织了项目中期检查,通过“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示范校建设验收网”对项目建设进行了监控,推进了建设成果的共享,增进了示范校建设的公益性。

    六、结束语

    “十一五”末,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超过高等教育总量的50%,形成了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区域布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级 “质量工程”成果比例处于全国前列,超额完成国家与省级示范校建设任务;2010年9月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会议,我省4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入选大会交流材料,占入选案例的比例为24%,高职院校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面对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提出的新使命,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战略对提出的新要求,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建设和谐湖北提出的新目标,需要继续实施示范校建设,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探索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需要继续加强特色院校、特色专业建设,重点推进“湖北海员”等十大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增强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能力。

    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财政厅等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的共同努力,我省高职教育一定迎来更好更快的明天,为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现湖北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